找不到人怎麼送達?讓法院幫你「公示送達」!
在訴訟程序中,當事人或法院有義務將相關法律文件送達給對方,以確保程序的公平性。然而,若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身處國外無法送達,導致無法以實體方式送達成功時,該如何解決?此時,法律提供了「公示送達(service by constructive notice)」作為補救措施,確保程序得以繼續進行。
※ 引用之法律條文以刊登文章時為準,若有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
一、什麼是公示送達?
公示送達是指法院以公告的方式取代實際送達,縱使受送達人未實際收到或領取文件,仍會在公告滿一定期間後,直接產生送達效力 。這種方式確保表意人或法院不會因無法聯繫對造而影響案件進展,但同時會影響受送達人的權益,因此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可使用。
二、公示送達的適用條件
根據《民事訴訟法》第149條第1項規定,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,得聲請法院為公示送達:
-
受送達人送達處所不明
無法確認受送達人的住址、工作地點,即使經法院或當事人查詢仍無法得知。
- 已對有治外法權人之住居所或事務所為送達,但送達無效
-
對方在國外而無法囑託送達,或已經預知就算依法辦理也將送達無效
三、聲請人-公示送達的聲請程序
-
向法院聲請
當事人可提出「公示送達狀」,聲請法院裁定公示送達。
-
法院審查條件
法院會確認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各款事由並裁定是否允許公示送達。
-
發布公告
依民事訴訟法第151條,經法院裁定允許後,公告會張貼於法院公告欄及法院網站,必要時,尚可能刊登於政府公報或新聞報紙。
-
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完成
依民事訴訟法第152條:「公示送達,自將公告或通知書黏貼公告處之日起,公告於法院網站者,自公告之日起,其登載公報或新聞紙者,自最後登載之日起,經20日發生效力;就應於外國為送達而為公示送達者,經60日發生效力。但第一百五十條之公示送達,自黏貼公告處之翌日起,發生效力。」
- 國內案件:公告滿20日即生效。
- 國外案件:公告滿60日才生效。
四、相對人-如何避免遭受公示送達的不利影響?
由於公示送達將生擬制送達的效力,作為受送達人,即相對人,極有可能對於送達內容全然不知,進而產生諸多之不利益。以下提供避免遭受公示送達的常見方式:
-
保持住址更新
確保戶籍地址與實際居住地相符,讓法院可順利聯繫。 -
定期查詢法院公告
若可能涉及訴訟,可至司法院公示送達公告查詢是否有相關公告。 -
委任他人處理法律事務
若長期不在台灣,應委任他人代收法律文件,以免錯失重要通知。 -
主動聯繫法院
若已知涉及訴訟案件,應主動聯繫法院,確認送達狀況,避免錯失答辯機會。
五、結論
公示送達是一種特殊的送達手段,用於確保意思表示及相關法院程序不因當事人不知所蹤而滯礙。
作為聲請人,公示送達制度可以使你的訴求發生送達法律效力,然而,作為相對人,由於公告後即視為送達完成,若未能及時應對,往往會喪失答辯與其他法律權益。因此,民眾應儘可能保持通訊地址之正確,使自己處於能夠有效收受信件之狀態,以確保自身權益不會因疏忽而受損。
若有任何疑問,歡迎諮詢本所專業團隊 ☛ 預約律師行程
☎ 北部專線 ☛ (02)2598-1586
☎ 中部專線 ☛ (04)2372-8845
☎ 南部專線 ☛ (07)2854-324